昨日下午,《背影:我的父親柏楊》讀者見面會在寧波書城舉行。柏楊的長子郭本城告訴讀者:《背影》的寫作,是他與父親柏楊的一次心靈對話。郭本城與柏楊長相神似,他深情地表示,因為寫這本傳記,自己對父親的感情從最初的誤解、不接納到現(xiàn)在的和解與理解,“終于明白父親對我們充滿了愛”!拔ㄓ袗,才是超越世代的東西!惫境窃跁淖孕蜃詈螳I上了父親的這句話。 寫《背影》 重溫和認識父親的生命歷程
一般讀者知道柏楊,是從他1985年的著作《丑陋的中國人》開始的。柏楊祖籍河南,1920年生于開封通許縣,1949年前往臺灣,一生著述2000多萬字,曾為政治犯入獄9年,獄中寫成《中國人史綱》等書,出獄后費時10年完成72冊《柏楊版資治通鑒》,并以《丑陋的中國人》轟動華文圈,后推動人權教育基金會,被譽為人權斗士,2008年4月病逝。他把11745冊藏書和全部的手稿捐給了北京的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館,生前最后的文字是2007年底口述的“重回大陸真好”6個字。
坊間雖有不少柏楊的傳記,但《背影》是第一本從家人角度描寫柏楊的書。說起這本傳記的創(chuàng)作緣起,郭本城說:“父親過世之后,包括很多長輩都鼓勵我為父親寫傳,他們認為,作為柏楊的長子,應該這樣做。其實我的壓力很大,因為他的一生太富有傳奇性,不是我們這一代能夠經(jīng)歷的和體會的,比如戰(zhàn)爭、比如牢獄之災。”
郭本城花5年時間完成了《背影》這本傳記,他說自己是用努力求證的方式、用編年體紀實的方式來寫作,不是寫小說,不是消費父親的苦難經(jīng)歷,而是試圖通過文字,重溫和認識父親的生命歷程,讓讀者理解柏楊的精神世界。
郭本城為柏楊與第三任妻子齊永培所生,父母離異時他還不到5歲,弟弟1歲。他回憶父親是母親永遠的創(chuàng)痛:“從小家中絕口不提父親。那時離異是不被社會接受的!
也因為如此,在郭本城的成長過程中,父親柏楊一直缺席,他曾經(jīng)對父親有過諸多疏離和誤解。準備寫這本書前,他先用了很長時間重溫父親的生命歷程,這才清晰地看到大時代背景里的父親———
柏楊從出生、求學、到從軍,一路上都是跌跌撞撞、離鄉(xiāng)背井的,而且在生活上、精神上都過得很艱苦。他是那個時代的悲劇,也是戰(zhàn)亂下的幸存者。最后孑然只身、遠渡重洋去到臺灣,還坐了十年黑牢,并在監(jiān)獄里被打斷腿。出獄平反后可以有條件“報復”的時候,柏楊卻說:“冤屈一定要申訴,污穢一定洗清,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屈辱,以及家破人亡的悲慘,我們不能忘記,但是也不需要報復。原諒才是真正的勇敢!
郭本城對此最為感觸:“父親遭受那么多的苦難都不記恨,我們?yōu)槭裁淳筒荒茉徃赣H?就像父親教我的,人不能活在仇恨中,愛才是超越世代的!
談父愛 他是個洋溢著無限愛的慈父
“對父親真正的思念是在書寫到一半的時候!闭f這句話時,郭本城有點哽咽,說回頭看確實充滿了遺憾,“父親在世的時候,我曾說父親對朋友好過兒女。現(xiàn)在才明白,那時他的朋友們愛他也許超過我們子女愛他,如果我們當時與他多些溝通和交流多好!
郭本城回憶說,“我和父親從來不吵架,但是我們有時會有爭執(zhí),每次都是他主動過來跟我來道歉”。他還記得時隔20年第一次和父親見面的情景:“是在1977年的一天,那時我剛服兵役回來,父親住在朋友停車庫的地下室,他握著我的手說‘爸爸對不起你們’,那一刻我的心有被融化的感覺。”
“只要有機會,父親都會主動用愛來化解一切。他是個洋溢著無限愛的慈父。盡管后來父親也陸續(xù)有過其他的婚姻,但是我們同父異母的五個兄弟姐妹關系都非常好,也許這是父親的愛給予我們的影響!
郭本城感慨道:“2014年,我完成了這本書,之后在臺灣發(fā)行了。今年能夠在大陸上市,這是我人生之中最振奮的一件事情。在簡體版的自序中,我寫了一個愿望:‘除了期盼能夠喚起大家對先父柏楊的追憶之外,還能夠認識先人奮斗的過程之中的那種堅忍卓絕的毅力,能夠讓瀕臨滅絕的生命和破碎的靈魂,可以得著恢復和成全!
□寧波晚報記者陳曉旻 文/攝
|